你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专题报道

我国制造业在硬件转型升级上面临的挑战

2016-11-2 7:55:03      点击:

  我国已经启动我国制造2025”的十年计划,旨在用先进的制造技术,譬如机器人、3D打印和工业互联网等,实现高效可靠的智能制造。同时,我国又启动另一项国家计划——“互联网+”,寻求将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与现代制造业相结合。即使国制造业在硬件上的转型升级得以成功实现,仍面临三大现实挑战:
  第一个挑战:欧洲、美国和我国的机器人耗费一样的电量,同样完全按指令工作,也不抱怨或加入工会。欧美工业企业有必要从世界各地运输原材料和电子元件到我国,让机器人完成成品组装,然后再运回美国吗?这完全没有经济意义。欧美企业可以用差不多一样的成本在本地进行生产,去掉运输环节。  
  第二个挑战:我国大多数机器人也不是在国内生产的,即使有些是在国内组装的,仍然严重依赖从外国进口核心部件。  
  第三个挑战:欧美工业企业在我国招聘技术人才已经有很大困难,因为先进制造业要求的管理和沟通技巧以及经营基于复杂信息的工厂的能力。专业技术人才匮乏,已是我国推进先进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软肋。更何况,我国制造业已面临主要对手超常规的竞争压力。  
  我国经济以制造业为支柱,已经到了最关键时刻,现在走的每一步都会对未来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  
  机构在9月份权威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蓝皮书(2016)》指出,在智能制造技术应用、制造业综合成本变化等因素影响下,全球制造业布局逐渐调整:跨国公司制造业生产呈现向发达国家加速回流趋势,同时,全球制造业正在加快向东南亚、南亚、非洲等成本更为低廉的地区转移。前者是发达国家技术创新衍生的成本红利,后者是低成本国家廉价劳动力优势正在产生吸引力。夹在两者中间的我国制造业,正在丧失劳动力成本优势,而技术和产业升级则面临不小挑战。